據頭條新聞報道,近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在布吉必姆國家公園開展的直升機撲殺行動引發軒然大波,約 750 只考拉在此次行動中死亡,動物保護團體對此強烈抗議。?這場悲劇的導火索是一場熊熊野火,其無情地燒毀了考拉超 2000 公頃的棲息地?;馂倪^后,幸存的考拉陷入絕境,它們面臨著食物極度短缺的困境,許多考拉因找不到賴以生存的桉樹葉而饑腸轆轆,同時還飽受脫水的折磨,生命岌岌可危。州政府最初對外宣稱將對這些處境艱難的考拉實施安樂死,目的是減少動物所承受的痛苦。然而,實際采取的卻是高空射殺的方式,這一轉變瞬間引發了各界的廣泛質疑。?
面對如潮水般涌來的批評聲,州長杰進行了辯解,稱這次撲殺行動 “經過了審慎評估”。但令人遺憾的是,他并未向公眾公開具體的科學依據,這使得政府的這一行為更顯疑點重重。?在澳大利亞,考拉的生存環境本就每況愈下。農業擴張、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使得大量桉樹林被砍伐,考拉的棲息地不斷被壓榨。而頻繁發生的火災,更是雪上加霜。數據顯示,在 2019 - 2020 年那場震驚世界的 “世紀大火” 中,就有約 6 萬只考拉死傷。今年這場火災,進一步壓縮了考拉本就狹小的生存空間。目前,澳大利亞野生考拉數量僅約 4.3 萬至 8 萬只。棲息地的碎片化問題愈發嚴重,這不僅導致考拉近親繁殖現象增多,使得種群基因質量下降,還加劇了疾病的傳播,嚴重削弱了種群的恢復能力。長此以往,或許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只能在動物園里看到考拉的身影。?
澳大利亞政府此次的撲殺行動,究竟是無奈之舉,還是決策失誤?在對待瀕危動物保護的問題上,又該如何平衡動物的痛苦與生存權利?這一系列問題,值得整個社會深思。